《飯後頭昏嗜睡 中醫調整神清氣爽》

Last updated on 7 1 月, 2024

原文:

文/郭博元醫師

自由健康網 2022/08/30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537147

食物昏迷(food coma)

臨床常見患者提及飯後疲倦嗜睡的問題,也就是俗稱「食物昏迷」(food coma),中醫稱為「飯醉」。在古籍《雜病源流犀燭》中描述如下:「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氣弱,不勝食氣也,俗名飯醉」,指出脾氣(消化功能)無法強過食氣(吃下的食物),就會產生睏倦的狀況。

合併疾病及表現

許多年輕人常發現隨著年紀漸增,工作繁忙、睡眠與運動變少之後,消化能力也越來越差,以前喜歡去吃的吃到飽越來越不划算、如果吃太多又容易腸胃不適。

飯後頭昏嗜睡的問題常出現在其他疾病中:

  • 消化不良:原本脾胃氣不足而消化較差的患者,在吃飯後常出現腹脹、腹痛、打嗝、噁心…等問題,若是大量進食、或吃到難消化的食物除了脹痛外也常出現頭昏嗜睡的狀況。
  • 慢性疲勞:身體的元氣開始下降,連帶脾氣/消化功能也逐漸變差。原本就容易疲勞的狀況往往在飯後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在消化食物時變得厲害。
  • 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常見飯後胃悶、胃痛、口酸感、胸口灼熱感、咽喉不適哽梗卡卡…,然而長期的胃食道逆流往往伴隨脾胃虛弱,而容易飯後倦怠。

隨著身體表現與伴隨疾病的不同,飯後的腸胃異常的表現都有可能是腸胃的症狀:

  • 疲倦嗜睡、疲倦、頭暈
  • 飯後打嗝
  • 飯後咽喉哽哽或乾咳

治療與改善方法

適度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如:

  • 進食調整:慢慢吃仔細咀嚼、單次進食量七八分飽即可或分少量多餐進食、身體疲勞時消化功能也會降低應減少進食、規律的時間飲食
  • 飲食內容調整:澱粉與油脂比例高則容易消化的慢,清淡飲食較好消化、關察身體對不同飲食的反應可更清楚體質狀況
  • 生活習慣調整:飯後起身活動幫助消化、保持良好睡眠與運動習慣

《雜病源流犀燭》也提到中描述如下:「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氣弱,不勝食氣也,俗名飯醉」並同時提到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山楂、神麴、麥芽」,中醫的治療會以等健脾消食的處方來治療。

Be First to Commen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